互联网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河北省南皮县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起“狮城易购”电商平台,并依托党员供销服务社建立了“城乡快运”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电商流通“最后一公里”。
在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中,互联网正在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插上脱贫奔小康的“翅膀”。
精准扶贫再成两会热点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少不了互联网企业家的身影,今年也不例外。从目前出席2018年全国两会的互联网企业家代表和委员带来的建议和提案来看,继2017年全国两会之后,“精准扶贫”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作为2018年全国两会上的新面孔,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的提案就锁定了精准扶贫。
在题为《关于发挥电商富农作用,打造扶贫“新通路”的建议》中,刘强东认为,电商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有效地把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衔接起来,破解贫困地区的“资源限制”,开辟脱贫攻坚的“新通路”。
但他发现,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电商产业扶贫的纵深发展:一是农产品“小”“散”“非标”,竞争力不足;二是农产品品牌发展不足,市场效益没有充分体现;三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地仓等模式应用难度大。
对此,刘强东提议促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调动各方资源,实施“扶贫品牌”培育行动;出台支持鼓励政策,加快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宣传,推进“消费扶贫”。
而精准扶贫也是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这几年关注的重点。在张近东看来,当前的电商扶贫模式还不够精准,没有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依据致贫原因在扶贫方式上因势利导,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建设不足,“输血”增收的同时,对于贫困户持续“造血”致富功能还有待加强。
张近东建议,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是要重点支持冷链物流等与农副产品上行息息相关的特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扶贫方式从捐赠扶贫、销售扶贫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等模式转移。
为了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促进农特产品的生产,带动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也在《关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提案》中建议,各级政府应简化审批制度,摒除现有审批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当阻碍;创立完善的扶贫农产品认证制度,切实保障农民收入;鼓励、扶持一批勇于探索、专注于农特产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借助互联网助力扶贫农产品的宣传与销售。
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
所谓精准扶贫,是相对粗放扶贫而言的,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目前,我国贫困面大幅缩小,剩下的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工程最艰巨的地方,同样的投入很难再有之前的产出,“减贫效应”递减要求扶贫必须向精准扶贫转变。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无疑给贫困地区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带来了新思路。
2017年11月24日,刘强东宣布正式成为河北省阜平县平石头村名誉村主任,并为自己定下了带动平石头村产业脱贫的目标:“五年内全村村民全部脱贫!不是用捐赠方式,而是产业方式!”
自2016年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电商扶贫战略协议以来,京东集团立足电商、物流、金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将京东电商平台建成帮助贫困县农产品上行的重要通道。
按照京东方面公布的数据,目前京东已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推进落实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发挥电商平台对接产销、精准营销的作用。
苏宁则以“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为载体,通过属地化公司注册、目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定向就业实训、线上线下营销技能培养、服务业务承接等方式,实现就业扶贫、培训扶贫在当地的落地、实践。
沈艳云是河北沽源县丰源店乡丰源店村的一名贫困户,直到2017年11月,苏宁易购全国首家电商扶贫实训店开到了沈艳云所在村,过去捉襟见肘的情况终于有了改观。
除了河北省沽源县,2018年春节前苏宁已在贵州省雷山县、贵州省威宁县、重庆市开州区开了3家电商扶贫实训店。据张近东介绍,2018年苏宁电商扶贫实训店要在全国100个贫困县落地。
电商后起之秀拼多多也在电商下乡进程中,探索出了独特的“拼多多模式”——在供给侧,通过“C2B预售”聚集海量订单分拆给产区,精准到贫困户;在需求侧,让3亿用户接力分享的社交力量,让农货订单裂变式增长。
作为“互联网+农业”代表性企业,网易味央则在农业产业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希望通过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推广,成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高调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元到这项业务中,探索出“互联网+脱贫”的新模式。
搅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局面
从武陵山区到乌蒙山区、从吕梁山区到大别山区……互联网与脱贫攻坚的结合,为“精准扶贫”插上了翅膀。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国际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高度肯定中国减贫成效,认为中国的减贫脱贫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有关专家认为,将互联网引入精准扶贫战略,既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之所为,也是精准扶贫实现加倍乘数效应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选择。
互联网为乡村带来了新变化:通过对贫困地区群众进行电商和网络技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鼓起了群众的“口袋”,也丰富了群众的“脑袋”。与此同时,互联网精准扶贫既是贫困地区脱贫的机遇,也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机遇。
中国经济正在摆脱对制造业和出口的过度依赖,转向一个更多由国内消费驱动的社会。收入平等改善成为中国消费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推动力,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饱和和激烈竞争,乡村仍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58集团CEO姚劲波表示,“中国的乡村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这里生活着超过一半的中国人,他们从线下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跳过PC、传统互联网,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和城市在信息透明、产品流通方面的鸿沟会越来越小。”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高出农村增速13个百分点。发达的商业网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品牌消费品实现渠道下沉将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让乡村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搭载村民更加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路。